新京报讯 记者昨日从中国保监会获悉,保监会人保监管部已召集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志坚进行监管谈话,要求中国平安积极整改,认真开展销售误导治理工作。据了解,平安人寿是治理销售误导以来首家遭到保监会约谈的险企。
营销员发送违规短信
据悉,保监会约谈平安的原因是近期平安人寿在北京、厦门等多个地区的营销员向社会公众发送误导和违法违规内容的产品宣传短信,引发的集中误导问题。
保监会要求平安人寿严肃处理违规短信案件,并追究相关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对案件涉及的保单进行风险排查。同时,严格按照保监会的有关要求,强化短信、电话、互联网等媒介渠道的销售管理,排查营销员不规范的销售行为,进一步加强对营销员展业行为的管控,加强销售误导综合治理工作,认真开展销售误导自查自纠工作。
据媒体报道,3月初,平安人寿在推出“财富尊享”分红型保险时曾向客户发送短信称,“年存10万(仅存3年),10天后便可取出7万,平安依然按10万本金进行分红和年年返还至终身(第三年开始返还保额的21%)。取出的7万元可以做其他投资,售完为止。现在抢购还有银条赠送。”
有保险人士表示,短信中提及的“取出7万元可以做其他投资”以及“抢购还有银条赠送”均有违保监会的相关要求。
平安:确有个别机构出现此事
昨日下午,中国平安对此事发表回应称,违规现象确实在平安个别分支机构存在,公司已经要求所属分公司认真处理此事。
平安人寿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认真排查,平安人寿确实有个别分支机构存在此类违规行为。对此,平安人寿已要求相关分公司对违规误导客户的营销员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机构的管理责任。
相关
保监会严打寿险销售误导
今年2月16日,保监会召开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会议,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指出,保险销售误导,成为寿险市场最为突出的问题,不仅直接侵害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可能引发公众对整个行业的不信任,危及行业长远发展。
保监会要求,在保险销售过程中,必须将保险产品与银行其他金融产品严格区分,不得混淆保险产品概念,不得提供虚假信息,不得隐瞒保险合同重要内容。
据统计,2月16日以来,各地保监局共向险企下达150份行政处罚决定,其中广东、上海、安徽等地均对当地险企误导消费者进行过行政处罚。(张轶骁)
背景
消费者难辨“销售误导”
去买理财产品却被忽悠买了保险?近期多地媒体报道了此类事件。
寿险销售误导主要包括混淆保险与存款(理财产品)概念、扩大保险收益等违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条款的专业性,普通消费者很难分清投资型保险和理财产品的差别,也加重了误导销售问题。
据媒体报道,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保险消费者购买保险后,几乎没有从头到尾看过一遍。人们普遍对合同条款中的犹豫期、除外责任、告知义务等细节缺乏了解。据调查,近四成的消费者认为保险合同文本“晦涩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