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民意调查应该成为考核干部的必经程_人民监督网 

廉政时评:民意调查应该成为考核干部的必经程

2006-07-12 09:09 来源于:检察日报 | 作者:王治国 | 浏览:
日前,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印发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
    日前,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印发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要求综合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和综合评价等具体方法进行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据7月7日《人民日报》)。

    笔者查寻资料发现,将民意调查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具体方法,列入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程序,在中央发布的有关文件中,还是第一次出现。这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一个进步,是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干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的重大措施,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组织工作的反映,是“坚持民主执政”的具体体现。

    一名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如何?是否真正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是否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做没做到廉洁自律、大公无私?最有发言权的,不是他本人,也不是他周围的其他干部,而是本地、本部门的群众。

    一名干部,当面临职务调整特别是升迁时,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往往谈自己工作成绩等“好”的一面的多,讲自己“不好”、“不足”的少,要讲也是“点到为止”——自我评价,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的成分。这在一些夸夸其谈、爱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干部那里;在碌碌无为、平庸无能的干部那里;特别是一些贪污受贿的贪官、失职渎职的昏官那里,表现得尤为明显。君不见一些腐败官员,在“忏悔”时,往往大讲自己如何劳苦功高,而对自己的罪行则“蜻蜓点水”。所以,对官员的自我表白,不能全信,要进行全面调查、客观分析。

    那么,他周围的干部的话是否可以全信?我们相信绝大多数有觉悟的干部在评价他人时是出于公心。但是,一名领导干部,不论是他的上级领导、同级官员,还是下级干部,在评价他时,有可能存在功利的动机。比如,和他关系好的人,不论是曾提拔他的上级领导,还是希望他升迁后想让他提拔自己的人,都很有可能会多多为他说好话——即使他不够提拔的条件。相反,一些和他关系不好的人,尤其是他曾得罪的人,在评价他时,为他说好话的可能性则不大——即使他够提拔的条件。所以,对民主测评,也需要冷静地具体分析,综合客观对待。

    至于说最可靠、最值得信任的话,笔者认为,是普通群众对一名领导干部的评价。一名干部,是不是关心群众疾苦,是不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是不是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是不是廉政勤政的人民公仆,群众最有切身的体会。虽然最了解一个人的,只能是他自己;虽然和一名领导干部接触最多的,往往是他身边的干部;虽然群众对一名干部的评价往往只限于感官上的感觉——是一种感性认识,但这并不影响绝大多数群众对一名领导干部的评价是客观公正的。这是因为群众的感受是实实在在的。也许一些庸官、贪官特别是爱唱高调的官,可能糊弄群众,但这种糊弄也仅仅限于一时——其本来面目,总有一天会被群众认清——群众不仅看官员做事的过程,更看重其做事的结果:让群众得到实惠,你才是“好官”。否则,群众是不会说你“好”的。所谓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开展民意调查,是了解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成效和形象的社会评价的好方法。我们关心的是:各地在执行《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规定,开展民意调查时,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民意调查的对象,面要尽量宽些,层次要尽量多些,特别是要多听听基层群众的意见。有关部门在统计民意调查结果时,不能有水分,要把结果真实地公开,真正反映和尊重民意。如此,才能真正把德才兼备、实绩显著、群众公认的好干部选拔上来。 

责任编辑:rmjdw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