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衡阳“雷政富”,三年时间去哪儿了?

2014-03-01 10:17 来源于:南方网 | 作者:南方都市报 | 浏览:
继当事官员上月24日被撤职,衡阳雷政富案最近又有新的爆料。据媒体报道,在过去三年间,当地官方不仅未展开问责,甚至其中还有数人带病提拔。

继当事官员上月24日被撤职,衡阳“雷政富案”最近又有新的爆料。据媒体报道,在过去三年间,当地官方不仅未展开问责,甚至其中还有数人“带病”提拔。由于此次官方对当事官员的处理乃至整个事件的披露都与此前的沉默态度迥异,一个自然而然的疑问是:当地有关部门过去三年做了些什么?

自“雷政富案”进入公众视野后,敲诈官员现象就被津津乐道,一个基本的判断是,在主张批评乃至法办敲诈者之余,也不能简单视当事官员为受害者,毕竟如果没有后者的积极“配合”,敲诈就无从说起。尤其值得细究的是,官员授人以柄,其中仅仅是几张香艳照片,还是另有其他隐情?这绝非纯属猎奇,问题若得不到回答,事件的性质就难以甄别,“雷政富们”就不会轻易得到原谅。

在衡阳“雷政富案”中,媒体报道显示,事发后官方并没有展开具体深入调查,当事官员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不仅如此,甚至还出现让人不可思议的“带病”提拔现象,比如当事官员尹文,案发时担任常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2012年年底即当选为政协副主席。未经深入调查即获得清白,官方为何如此宽容?梳理后不难发现,有关此事的报道多强调当事官员积极报案这一情节,这一表现当然值得肯定,问题是,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当事官员的受害者形象,似乎也成为地方淡化处理事件的理由,在长达三年的时间中,官方不闻不问,这显然太过牵强。

严格地说,当事官员报案这一情节不能成为“小事化了”的充分条件,事件的最终定性需要深入的调查,如果没有经过必要的程序就淡化处理,这只会引发进一步的质疑:当地在应对这起事件过程中,是否存在偏袒的倾向,甚至,这种沉默应对的背后,是否源自当事官员的努力?

尚难知晓过去三年官方的沉默是出于何种考虑,可以确定的是,从事发到有当事官员受提拔,他们在此期间受到了一定的关照,尽管在撤职消息发布后,有官员为其被撤职而感到委屈,但回顾整个事件,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官方偏袒自己人的迹象可谓时隐时现。民众一方面感受到反腐的快感,另外又难免为之诧异,尤其官方消息中的“被勾引发生性关系”这一措辞,更让人不解,它看似是描述事实,但措辞背后传递的信息则意味深长,让人浮想联翩,一种自然而然的理解是,当事官员在事件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即便存在主观方面的过错,也可归咎于人性的弱点。

当地官方对此未做解释,舆论充斥上述解读并非偶然。此次衡阳官方对当事官员做出处理,对官员的惩戒作用显而易见,对于民众而言也算得上是一个交代。当事官员未料到这姗姗来迟的处理,只是,对于民众来说,这未必就是好的结局,如果当初事发后官方能跟进调查,而不是草率了事,想必就不会有今天的闹剧了。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